本篇文章3262字,读完约8分钟

钟登势的来信。(数据图片)

石艳芬来信。

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,中国共产党党员不超过50人。今天,中国共产党有9000多万党员,他们来自全国各地,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聚集在一起。同时也带来了大家的信仰和故事。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,我们一起回顾三封革命信件,从革命先烈身上领悟救国救民的理想和奋斗。

时间可以追溯到90多年前。当时人民在痛苦中煎熬,新中国的影子还看不见,中国共产党只是一个很弱小的组织。正是在这样的时刻,一批革命先行者在黑暗中经过艰苦的探索和追求,毅然加入了共产党的行列。

他们走上这样的道路,不是为了自己征服世界,而是为了找到正确的救国救民之路。找到了就投入进去,再也不回头。

“我的死是为了社会,为了国家,为了人类”

石燕芬,1903年3月生于江苏宜兴县。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,担任共青团宜兴县委书记,1928年调任南京市委书记。

1928年5月5日,施燕芬在南京参加共青团中央大学支部会议时,不幸因背叛叛徒被捕。他被囚禁了四个月,面对敌人的折磨,他从不松口,也不低头。在黑暗的监狱里,他用手中的笔作为武器,写出了《夜鹰明月》等文章,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,表达了他对共产主义美好理想的向往。敌人对他束手无策,最后以“企图颠覆党和国家”的名义判了死刑。

石燕芬知道自己快死了,最担心的是弟弟妹妹们。他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,坐在监狱昏暗的灯光下,尽最大努力在纸上为他所爱的人写下最后一封信:

亲爱的兄弟姐妹:

我将永远和你战斗。

我的死是为了社会,为了国家,为了人类,光荣而必要。我死后,有成千上万的同志可以踩着我的血,向前奋斗,我们的革命事业会走到最后,所以我还是死了。我的身体被反动派破坏了,我自由的革命灵魂永远不会被任何反动派破坏!我不朽的灵魂将永远与你同在,关心你和我不死的战友。请不要因为你哥哥的去世而难过。

妹子,你大了。从现在开始,你是父母,你是父母兄弟双方的大责任。我不应该把这个重担放在你身上,抛弃你,但是为了更大的自我,我不能不为你感到难过。我相信你会一边痛哭一边原谅我的困难。

……

这封信写在宣纸上,24行。笔画工整,文笔非常工整。据了解,当时的情绪如信中所说“非常平静”。他在信中强调,他可以为社会、为国家、为人类而死,这是光荣而自豪的。他希望弟弟妹妹们能继承他的遗愿,继续奋斗,继续前进。字里行间,体现的是对信仰的忠诚,对理想的坚守,为革命牺牲的顽强意志,对亲人的深切关怀和温情。

“为社会、为国家、为人类”是许多革命先烈在信中的共同心声。当年找共产党不容易。社会上各派思潮涌动。只有经过反复的比较、实践和思考,才能最终确定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。为了找到这样的道路,这些革命的先驱们努力阅读各种书籍,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,长途跋涉,远离家乡,甚至漂洋过海。比去西方取经还要难——因为没有人知道真正的经书在哪里。

成为共产党员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生道路问题。高官,富贵,名利,人生...引诱或强迫他们离开这条路的因素可能总会出现。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永远忠于他面对党旗的誓言。坚定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使他们变得坚强。

“大家都在抗日。”

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馆里,有一封普通红军指挥员1937年4月30日写给家乡江西的信:

父母和大人都有膝盖:

为万福金安帝王厅干杯!进入[靠近]身体并增加饮食是否健康?但现在事情复杂了,我觉得一家人平安幸福。然而,离开家已经很久了。反攻以来,我还没有给家里人写过信。我想我的家人只是忘记了我。反攻,到达陕西省齐一县宇泰镇。住、穿、住、行都很安全。请不要担心家里的家人。

但是,自从三原和家人沟通过一次,她就从来没有“知道”家人收到过“不”?我还没有你的消息,但我不知道家里怎么样。而我现在的国家,在外面是为了国家大事。我不在的时候,大家都是为了抗日,为了保护我们家,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做事。

……

铃声亮了

阳历4月30日

这封信写得平静而乐观。和石燕芬一样,作者决心牺牲,但对胜利更有信心。长征期间条件极其艰苦,书信难以书写、传递和保存。长征幸存的红军到达陕北,有了相对固定的驻地后,开始与家人沟通。因此,这一时期的家书尚存,钟家书便是其中之一。但关于他唯一的历史资料就是这封家书,只知道他是江西人,他最终是回到家乡还是战死沙场我们不得而知。这封匆忙写给父母的信,向我们展示了当时千千成千上万普通士兵的真实生活。

找到共产党,加入共产党,得不到任何个人利益。相反,你得到的可能是颠沛流离,不被理解,不断失败,被逮捕牺牲,甚至连累亲人。一系列家书,既有时代的印记,又有个人的感受,总能以最微妙、最生动的方式解读其内在的价值秩序。

“用进步安慰自己,用进步回报离别后的感情”

左权1905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(今醴陵市)一个贫苦农民家庭。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1934年10月参加长征,参加指挥过大渡河和攻打腊子口战役。

1942年5月,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了“铁壁围剿”和“扫荡”。25日,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时,在十字岭战役中英勇牺牲。牺牲前几天,他给妻子刘志兰写了最后一封信:

志兰:

姜鸣同志一拖,我就给你十几个字。

……

想在北方长高,了解很多东西。她在幼儿园怎么样?你能经常去看她吗?你写的时候,我希望把台北的一切都报道出来。闲下来一个人坐着,总觉得你和贝贝在和我玩,在和我说话。特别是贝贝很调皮。她在地下一会儿,在妈妈怀里爬一会儿,然后从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。真是幸福。可惜三个人分三组。如果他们在一起,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。

……

志兰!亲爱的: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分开已经21个月了。我们什么时候聚一聚?读,读,读,读。愿意在党的三风整顿下争取进步!用进步安慰自己,用进步回报离别后的感情。

……

信中的“台北”是左权的女儿左台北。这封信是在百团大战期间写的。虽然我们不得不面对危险的战争环境——太行抗日根据地长时间不下雨,粮食、枪支、弹药短缺,但我们可以读出中国共产党人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心。

写家书时,左权本来想简简单单地写“十几个字”来寄情,但感情如潮水般流淌,一笔挥去五六百字。正是在这五六百字里,他流露出对刚参加革命的妻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。说到刚出生没几个月就离开的女儿,沉默刚毅的武将变成了慈爱的父亲,字里行间都带着柔情。

要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和性格,家书大概是最靠谱的。因为我可以对我爱的人说实话,所以我不指望将来会发表这封信。把这三个字母展开,仔细分辨字迹,让人感慨良多。三封都是竖书,里面有血淋淋的宣纸,来之不易的文具,笔记本页面,都在默默的展示着这个人的具体背景,地点,时间。当时的作家都是热血青年,随时准备为理想牺牲。他们一个成了名垂青史的烈士,一个成了英勇就义的将军,一个是消失在历史中的尘埃,代表了无数无名英雄。

这三封信写在不同的时代,却有一条始终如一的红线,那就是牺牲个人,献身革命,不顾自己和家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得失。石在信中说:“我死后,有千千万万的同志可以踩着我的血向前奋斗,我们的革命事业就建立在成功的基础上”;钟说:“在外是为国家大事”;左权说:“看其他时候比看他们容易”。我们也可以推上一千年。范仲淹说“天下先忧后忧,天下后喜后喜”;两千年前,司马迁说:“人本来就是死的,不是重于泰山,就是轻于鸿毛。”。都是作为牺牲精神一脉相承,表现出从未被喧嚣埋没的信念和追求。

光荣的人生道路,是为绝大多数人争取利益的道路,是把自己的人生融入到与人民共同奋斗的事业中去的道路。国唱:“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的新长城”,国唱:“为什么战旗美如画,英雄的血把它染红了;为什么地球永远在春天,英雄一生花开?”正是这一代又一代人,不计牺牲,铸就了我们的民族和中华文明,这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。

时代在前进,我们今天面临的课题与过去大不相同,但这样的路还在向前延伸,呼唤着后来的人走上征途。(田心)

编辑:侯兴川